主持人:还有一周左右的时间就到春节了,阖家团圆、欢度春节的时候,大家最关注的就是全市困难群众能不能吃饱穿暖,作为兜底保障的职能部门,我们民政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困难群众安心过年、温暖过冬?
市民政局陈局长:目前,全市低保等低收入人口1.77万户、2.93万人,困境儿童约7500人,去年以来累计发放各类生活救助(补助)资金6.9亿元。今年,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我们民政部门正在积极做好三项重点工作,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
一是扎实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活动。今年,民政部门积极争取,把低保、特困等低收入家庭和困境儿童,全部纳入慰问范围。春节前,全市民政部门将走访慰问各类困难人员5.2万人,合计发放慰问金7100万元,节前将全部发放到位。此外,全市提前下拨生活救助(补助)金1092万元,确保2月份救助(补助)金也能在节前发到每位困难群众手中,保障困难群众安心过年、温暖过冬。
二是积极推动困难家庭水电气安全改造项目。这个项目已被纳入2024年苏州民生实事项目。我们将组织对全市1.5万户低保、散居特困等低收入家庭,免费上门开展水电气安全改造行动。特别是,针对冬季容易出现电源过载、线路老化、燃气隐患、水管冻爆等问题,将联合供电、住建、水务等部门,近期正在为困难家庭免费开展上门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实施改造,同步发放“居家安全包”。同时,我们把1000户单身低保、散居特困人员等重点救助对象,纳入“一键呼”联网求助体系,尽最大努力保障困难群众居家安全。
三是积极做好低温寒潮雨雪天气应对工作。近期,低温寒潮雨雪天气频频影响我市。全市民政部门持续做好困难群众巡访、探访关爱和救助帮扶,重点对单身低保、散居特困等开展“不落一人、不少一户”全覆盖走访,落实落细重点救助对象照料服务责任。对来苏临时遇困人员迅速开展临时救助,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小快灵”的制度优势。在救助管理方面,11月底以来,全市救助管理站持续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在火车站、桥梁涵洞、建筑工地、废弃房屋等重点区域,主动搜寻、主动救助,确保困难群众都能够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沈先生:有些小路没有名字,会带来乱停车等一系列的问题,那为啥小路不能起名字?
区划地名处郭处长:针对城镇规划建设与道路地名命名工作存在一定程度脱节,以致出现“有地无名”等问题,2019年苏州已将“有地无名”作为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行动主要问题之一,及时下发通知,在全市组织排查解决道路街巷有地无名问题。2022年,下发《pt电子游戏:持续开展排查解决城乡道路有地无名问题和标准地名使用情况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将排查解决“有地无名”问题作为落实镇级地名规划、满足社会管理需要的长期性任务,纳入全市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评估指标重点考核。2023年,排查整治工作持续推进,“有地无名”排查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道路“有地无名”问题是一个动态治理的过程,伴随着村庄撤并、城市建设的推进不断变化。2024年,我局将会同公安、城管、交通、审批部门开展全市道路有地无名和地名标志设置专项排查整治,并建立长效治理机制,常态开展好这项工作。
市民可以通过12345便民热线等相关渠道反映道路地名问题,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及时处理。
主持人: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新的一年民政部门在养老工作上将有什么新举措?
市民政局陈局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和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息息相关。近年来,苏州民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重点关注全市老年人的急难愁盼和高频服务需求,多措并举解民忧、惠民生,让老年人晚年生活更暖心、舒心、安心。2024年,苏州民政将围绕“七个好”,促进养老事业产业协同,让生活在苏州的老年人更有“福气”。
一是围绕“保障好”,完善高龄津贴、养老补贴、社会优待、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等政策,建立“银发顾问”制度,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人人可及。
二是围绕“服务好”,为33万高龄老人提供精细化居家上门服务,对3万多名养老服务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实施等级评定,加强标准建设,促进养老服务全面提质增效。
三是围绕“吃得好”,在全市2140个老年助餐点的基础上,再新建改建100家,举办老年人营养餐大赛,让经济实惠、放心安全的“适老餐”便利可及。
四是围绕“住得好”,在改造3.4万户基础上,再为1.3万户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常态化对特殊困难老人实行居家探访关爱服务,让老年人住得舒适、安心。
五是围绕“玩得好”,养老服务机构、社区村每周有活动,深入开展“天堂美·夕阳红”、庆祝九九重阳等系列活动,持续提升10条颐养文旅线路影响力。
六是围绕“乐学好”,推进“家门口”老年大学建设,发挥机构、社区学习场所作用,加大老年人数字化技能培训,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七是围绕“颐养好”,建设30家智慧养老院,举办第二届康养创新创业大赛、第四届长三角养老产业产品交易博览会,做大“苏颐养1号店”线上商城、线下实体店,健全养老产业上中下游“全链条”,激发银发经济活力。